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專題討論
SEMINAR 
開課學期
98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鄭毓瑜 
課號
CHIN8002 
課程識別碼
121 D124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中文研討 
備註
與夏長樸、周鳳五、蕭麗華合開
總人數上限:12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開課教師:周鳳五、夏長樸、鄭毓瑜、蕭麗華等數位先生聯合開設。

課程內容與綱要
9/14 (第一週)課程導論:(蕭麗華老師)
9/21 (第二週)艾朗諾教授宋代文學專題演講
9/28 (第三週)文學與文化專題「抒情文學史的建構與反思」(鄭毓瑜老師)
10/5 (第四週)學術思想專題「宋代學術史的建構與反思」(The 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Scholarly Thoughts in Song Dynasty)議題1.「走出《宋元學案》的迷思──從全祖望增補《宋元學案》談起」(夏長樸老師)
10/12(第五週)學術思想專題議題2.「沉埋在道統觀念下的一頁歷史:王安石新學的興起與發展」(夏長樸老師)
10/19(第六週)學術思想專題議題3.「不立《春秋》與『罷廢史學』:王安石新學的一個影響」(夏長樸老師)
10/26(第七週)學術思想專題議題4.「論《中庸》興起與宋代儒學發展的關係」(夏長樸老師)
11/2 (第八週)語言文字專題:殷周古文字資料與文學史(周鳳五老師)
11/9 (第九週)語言文字專題:殷周古文字資料與學術史(周鳳五老師)
11/16(第十週)期中考專題報告
11/23(第十一週)語言文字專題:戰國古文字資料與文學史(周鳳五老師)
11/30(第十二週)語言文字專題: 戰國古文字資料與學術史(周鳳五老師)
12/7 (第十三週)文學專題:文學史建構的方法論(蕭麗華老師)
12/14(第十四週)文學與文化專題「文學與空間文化研究」(鄭毓瑜老師)
12/21(第十五週)文學專題:文化世變與文學體裁、題材的產生(蕭麗華老師)
12/28(第十六週)文學與文化專題(楊芳燕先生演講:近現代思想與文學研究)
1/4 (第十七週)文學與文化專題(高嘉謙先生演講:帝國、詩與孔教的流亡:論康有為。)
1/11 (第十八週)期末考專題報告
 

課程目標
因應時代變遷需要,本系從98學年度開始逐步走向研究所分級制,教育目標分出「碩士班教育目標」與「博士班教育目標」,課程規劃特別設置博士班「專題討論」課程作為博士班專門課程,以期學生能有更上層樓的學術能力。
本課程在本所基礎文獻解讀能力之上,進一步培養思辨能力,專業範疇分為「學術思想」、「語言文字」與「文學與文化」等三大領域,由本系資深教師指導,透過與現有學術論著成果的深度對話,訓練學生精準的詮釋能力與開發議題的可能性。
 
課程要求
評量方式:討論成績40%、專題報告60%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梁容若《中國文學史研究》(台北:東大圖書,2004年)
陳國球、王宏志、陳清僑編著《書寫文學的過去--文學史的思考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1997年)
臺靜農《中國文學史》(臺北市:臺大出版中心, 2004年)
陳世驤《陳世驤文存》(台北: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8年)
李豐楙《文學、文化與世變》(台北:中國文哲研究所,2002年)
黃宗羲、全祖望等:《宋元學案》,《黃宗羲全集》(第三——第六冊),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9年。
余英時:《朱熹的歷史世界——宋代士大夫政治化的研究》,台北:允晨文化實業公司,民國92年。
鄧廣銘:《鄧廣銘治史叢稿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7年。
漆俠:《宋學的發展和演變》,石家莊市: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2年。
田浩(Hoyt C. Tillman)編、楊立華等譯:《宋代思想史論》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3年。
田浩:《朱熹的思維世界》(增訂本),台北:允晨文化實業公司,民國97年。
包弼德(Peter K. Bol)撰、劉寧譯:《斯文——唐宋思想的轉型》,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1年。
劉成國:《荊公新學研究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6年。 《西周銅器斷代》陳夢家,北京,中華書局
《兩周金文辭大系》郭沫若,上海,上海書店出版社
《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》,上海博物館編輯,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。
《殷周金文集成》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,中華書局。
《商周青銅器銘文選(一)、(二)、(三)、(四)》,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,文物出版社。
荊門市博物館:《郭店楚墓竹簡》(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8年5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一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1年11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二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年12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三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12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四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1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五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6年1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六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年7月)
馬承源主編: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(六)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8年12月)
王聘珍:《大戴禮記解詁》:(臺北:漢京文化事業公司,1987年10月)
鄭玄注、孔穎達等疏:《禮記注疏》收入《十三經注疏本》第五冊(臺北,藝文印書館,一九五五年四月初版。)
孫希旦:《禮記集解》(臺北:文史哲,1990年1月)
陳澔:《禮記集說》(臺北:世界書局,1986年)
王逸《楚辭章句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4年)
洪興祖《楚辭補註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7年)
朱熹《楚辭集註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7年)
汪瑗《楚辭集解》(北京:北京古籍出版社,1994年1月)
蔣驥《山帶閣注楚辭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7年)
湯炳正《楚辭類稿》(成都:巴蜀書社,1984年)
湯炳正《屈賦新探》(濟南:齊魯書社,1988年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